
西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院长、博士生导师李朝东教授作学术报告
10月9日晚,西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院长、博士生导师李朝东教授在大学生活动中心为我校师生作题为《羞感与怨恨的现象学分析》的学术报告。思政部主任马勤学教授主持报告会并点评。思政部、文史学院及其他院系的400多名师生聆听了报告。
在报告中,李朝东教授从现象学的角度分析了什么叫羞感?什么叫怨恨?详细论述了羞感与谦卑感、尊严感、拘谨、献媚以及身体羞感和精神羞感的辩证关系,阐述了怨恨的出发点、本质和因素等哲学的重大问题。
李朝东教授认为,羞感是一种“转回自我”的感觉。如果一种指向外部的强烈兴趣排除了对自己的自我意识和感觉,那还不一定产生羞感,而当注意力转回自我时,羞感才会随之产生。身体羞感是精神羞感的先决条件。身体的羞感以感官和生命的本能感觉为前提,因而它普遍存在于人身上或人的发展的任何阶段;而灵魂的羞感则以精神性的个人之存在为前提,因而它不是人的普遍属性,就是说,并非每个个体或民族在其发展的任何阶段都存在着精神羞感
李朝东教授说,怨恨是一种没有明确的前因后果的心灵自我毒害。这种自我毒害有一种持久的心态,它是因强抑某种情感波动,使其不得发展而产生的情态。
李朝东教授认为,怨恨的出发点是报复冲动,经恼恨、恶意、羡慕、妒忌发展到阴恶,报复有两个本质特征:一是“隐忍”;二是“以牙还牙”。从报复出发,怨恨表现为妒嫉、醋意和争风。
马勤学教授在点评时说,李朝东教授的报告信息量大,语言诙谐,观点独到,令我们耳目一新,受益匪浅。他表示,将会一如既往地认真学习李教授的治学精神和哲学思想,潜心教研、立德树人,为学校早日升本贡献自己的力量。
此次报告会是我校“客座教授进校园”系列学术报告会的首场报告。
报告会由科研外事处、人事处、思政部和文史学院共同主办。(思政部)